发布时间:2024-03-20 21:46:34 浏览: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作为旅游、酒店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茶艺课程表演性、操作性强,适合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供学习,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不超过10分钟”的“片段化”视频,并分别标明知识点内容,配以辅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茶艺基础知识》微课视频的直观性、趣味性、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局限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讲授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茶艺基础知识》微课,我们可以把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
比如过去我们的各类茶叶的鉴赏课程一般是先讲各类茶叶的色、香、味、形,然后带学生去茶艺室分组了看茶叶,学了一个学期的茶叶理论知识到期末还是分不清各种茶叶。有了微课以后,学生们就可以先观看讲授理论的微课视频,茶叶是如何让制作?不同类型茶叶的制作工艺是什么?然后找到相应的茶叶制作视频或者动画视频来学习,再拿茶叶来鉴赏,这样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茶叶,同时增加学习的乐趣性。
《茶艺基础知识》微课程开发与运用由规划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视频、应用微课三个环节构成。
(一)微课规划:根据《茶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归纳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二)微课设计:“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所以在本门微课的视频制作中,会结合教学目标,充实视频内容,丰富知识的传授方式,做到教学视频的“短少而精”。(三)应用微课:以“湖南微课网”、“世界大学城”为载体进行系统微课建设,微课内容应涵盖本门课程相应领域的核心知识、典型案例、主要技能等,资源类型应包括微课视频、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课程课时量为46学时左右,并依托平台为校内外学习者提供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和成绩评定等。
以微课的方式,建设《茶艺基础知识》学习资源库,以“湖南微课网”、“世界大学城”等为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
本项目拟建设微课视频46个,其中讲授类微课14个、表演类微课12个、练习类微课10个、演示类微课6个、讨论类微课2个、问答类微课2个,训练作业10份、测试试题2份、实训指导书1份、实训项目卡10份、理论教学大纲1份,实训教学大纲1份。
(1)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的起源与传播、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行业的发展现状、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茶类基本知识:绿茶基本知识、红茶基本知识、黄茶基本知识、白茶基本知识、黑茶基本知识、乌龙茶基本知识。(2)茶具知识:紫砂壶基本知识、茶具的分类及选用。(3)其他理论知识:泡茶用水、茶席设计
(1)茶艺表演:西湖龙井茶艺、正山小种茶艺、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千两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白毫银针茶艺、君山银针茶艺、花茶茶艺。(2)生活茶艺表演: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盖碗泡法、调饮茶冲泡。
西湖龙井茶艺、正山小种茶艺、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千两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白毫银针茶艺、君山银针茶艺的练习、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盖碗泡法练习
《茶艺基础知识》微课可以帮助社会上酒店、旅游、以及茶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从业基础知识培训、资格证书培训、在线服务、技术服务等。学习者通过登录微课网站,注册账号进行免费观看,这可以帮助他们节省高昂的培训费用和大量的培训时间。通过若干个微课的授课视频,进行网络进行教学,也使得课程的教学不受教师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也极大的节省了授课教师的时间和教学成本。
1、存在的风险: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可能会影响知识间的衔接;同时,为适合大众口味,课时时长短小,可能会使各课时涉及的知识深度不够。
2、应对措施:重视微课互动环节的设置,加强微课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通过不断获取学生、同行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社会上对茶艺教育有一些片面认识,认为茶艺教育就是认识茶的活动,只要让学生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国“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及本校学生德育的实际情况,依托北师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研发出版专著《茶道五千年》校本教材,它作为我国第一本针对青少年茶艺培训的教材公开在全国发行。教师们设计了大量开启学生人文素养意识和茶艺实践能力的有益活动,多维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完善自身品德的行为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我校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等,开发茶艺校本教材,进一步规范了茶艺教育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学校茶艺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包括:《走进茶世界》《中华茶上下三千年》《中国名茶》《茶艺与茶道》《茶与健康》等六个模块。课程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在茶艺教室进行授课,并开展走进茶基地、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最终达成学生能够简述茶文化历史起源、指出中国茶区分布图、认识中国十大名茶、掌握简单冲泡不同形状的茶叶等课程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地方课程,学校在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拓展茶艺课力度。在3-6年级共9个班的学生中,开设以传授茶艺、感知茶德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教学,通过漫画形式的茶德、茶史讲解,以逼真茶具的校园墙壁画为背景,以班级茶文化与学生日常行为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板报为运用载体,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茶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氛围。同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级授课、个体观摩、亲自操作、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形成针对这门课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校园茶文化环境的熏陶、课堂茶艺技能的培养,多维度的实践操练等途径,学生提升了对茶艺的学习兴趣。
茶艺教育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全校3-6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设2课时传授茶艺、感知茶德的茶艺与实践课相结合。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认真学习泡茶、品茶的技能,还搜集课外的茶艺技能,并将其适当加入茶艺课堂与同学分享课外所学的技能。学校为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的学生,成立的茶艺社团,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在茶艺社团中,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实践,收获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茶艺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品茶、泡茶技能为主,课下突出“以茶育德”的功能为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茶为国饮,自神农以来,滋养着世代炎黄子孙。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她越来越受到中外茶人的青睐,可以之养身健体、敬客会友、寄托精神、创业营生。饮茶之热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艺师。茶艺师既是饮茶热的产物,又是饮茶热的“加速器”。她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作为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为茶和顾客搭起了一座温馨而有品味的绿色之桥。
升温的市场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程和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前茶艺从业人员,在稳定性、整体素质、技能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职业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分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有较敏锐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美学鉴赏能力的茶饮艺术服务人员。五个等级的茶艺师,在礼仪与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茶艺馆布局与设计、茶会组织与管理、茶艺管理与培训等六项指标内容上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要求。
1.茶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刺激茶艺人才需求量的上升。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对人们来说既是物质层面的给养,又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层面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茶饮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也在近几年热起来,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等纷彩呈现,所有这些又刺激了茶艺人才市场,要求茶艺人才在质和量上都有稳定的保障。米乐m6官网
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一些新专业如茶艺专业、茶学专业应运而生,旅游专业和一些休闲类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2.茶艺人才技能要求。对于茶艺人才,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得体的接待礼仪,娴熟的茶叶冲泡操作技能,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能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介茶叶和茶具,进行茶事服务。对于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还要求能在以上茶饮服务能力基础上,对茶艺馆进行设计和布置,能进行茶艺的编创,对茶艺馆进行技术管理,并能开展对初、中、高级茶艺师的培训,能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茶文化知识、茶叶相关知识、茶具相关知识、接待礼仪、茶艺冲泡技能、文化艺术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茶加工、茶贸易知识,还体现在茶采购、茶贮藏、茶艺沏泡技能、茶水饮料调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茶艺文化艺术也是多方面的,如乐器表演艺术、插花艺术、装饰设计艺术、服饰艺术、茶饮调配艺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茶艺英语也成为茶艺重要技能之一。
2006年以来,教育部16号文件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扫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茶艺服务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的途径,为社会培养适应茶业经济的高级人才。
1.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茶艺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培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相关资料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学习,到各个茶艺馆、茶会所实践学习,多与茶艺一线服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茶艺技能,还要增加人际交流、服务礼仪、茶楼经营管理等课程。还可以聘请茶馆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茶艺师技术领域和岗位要求,参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茶艺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重组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型学生和企业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茶艺服务人才,就必须强调校内学习与茶艺馆等工作场所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另外,积极参与各级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舞台展现,现场表演,锻炼胆量,锻炼茶艺技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经验。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茶艺服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茶艺本身,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体素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例,开展了针对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琴棋书画培养工程,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琴艺、棋艺、书法、绘画技能。很多有这些才艺的同学,在2013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茶艺的教学活动和组织竞赛,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茶席创新到茶品创新,从茶具创新到解说词的创新,创新可以无处不在。今年,本人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所编的创新茶艺“缘定今生”新娘茶,在传统茶俗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增加了一些创意元素,如茶席布置,以时尚暗纹提花的米色桌布为底布,桌布中间衬上一块42cm见方的传统婚礼用大红锦缎,色彩温馨、鲜亮、喜庆,又不失时尚感,桌角盛开的百合,既象征了新娘新郎纯洁的爱情,又暗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茶艺解说词也注入了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新,如以“春秋天合,凤凰佳得”喻赏茶,以“冰清玉洁,凤凰戏水”喻洁具,以“凤穴求芽,水晶送祥”喻投龙井茶、置冰糖,象征新娘新郎的爱情冰清玉洁,甜蜜美好。
身为一名茶艺教师,本人不断探索茶艺课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13年完成校本课程《中华茶艺》,经常参与和企业如杭州紫萱度假村、青藤茶馆的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本文的研究,再一次为课程改革与开发、提升教学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1]江万绪.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的提出与茶艺人才的培养[J].茶叶,2001,(1).
[2]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
[4]黎晓霞.高职、高专院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
中职学生这个群体,在传统学习中可以说是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上,一部分中职学生和其他初中毕业生不在同一个层次,由于他们缺少对成功的体验,因而没有自信心。更有一些学生,往往有着多种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这样的学生,在一些优良品质方面往往逊于同龄的中学的学生,比如责任心、进取心、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中职学校不能只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学校在教书的同时,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育人责任。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茶艺课,尝试改变美育活动的传统方法,将茶艺技能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催生学生主动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进而体现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他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积极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时下的校园,各种主流、非主流文化盛行,很多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于习惯了喝可乐和雪碧的年轻人,无从了解茶对人体的健康与保健作用;更没有途径去感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茶与人的道德培养的关系等。以茶艺为载体的茶艺课的开设,即可以传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大部分中职学生人生阅历浅,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接受最新的知识,好胜心、参与感都很强。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有时超过了老师,但提起传统文化,因为理解的欠缺使得他们觉得落后,不愿意接触。茶的故乡是中国,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茶由药用到食用,由茶艺到精邃高深的茶道,茶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脱俗近雅的人,其中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从茶文化入门。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富有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课程,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是大有裨益的。
茶文化课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这一古老植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茶的分类、原产地及生产工艺、茶名的起源、茶的成分及保健功能、茶的储存及鉴评、如何合理选茶、科学泡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以及茶艺、茶道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们的反应是原来茶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在茶文化拓展方面,学生可以欣赏到一些茶诗、茶联、茶画,这些以茶为内容的人文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结合六大茶类冲泡技艺的茶艺实践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礼仪知识,还能在传统音乐的伴奏中泡茶、欣赏茶舞,品味香茗,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其中还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著名典故、丰富的诗词、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们掌握和提高其历史与人文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为实用的是:和年轻人喜爱的可口可乐比起来,茶叶里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如茶氨酸、、茶多酚、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并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能解渴生津,提神益思,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中职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选择茶做为饮料,对其身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茶具有的完美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已经被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所证明。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比如:茶叶当中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能减少辐射造成的伤害;茶叶中的可以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茶叶当中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可明目,缓解视疲劳等等。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样说明,没有学生会拒绝这么实用的知识。当我带领学生欣赏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一片树叶的故事》时,学生们才发现,体现生活情趣的不只有咖啡,还有我们的国饮―茶,喝茶也不应该仅是老年人的嗜好,年轻人也应该去选择更为健康的饮料。
可以说,茶是集文、史、哲、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国茶艺是既简便又容易普及的艺术,同时又蕴含着优美而又精致的智慧。在校园里开展茶文化教育,开展多种茶文化活动,让学生沐浴在“茶”的滋润里,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必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帮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它将日常饮茶中冲、泡、饮的技巧引向艺术化,以茶为媒体,引导人去与自然沟通,在品味中去感悟人生,完善自我。茶艺中的“艺”字,传达的信息就是整个茶事过程处处体现出一种灵性和美感。
比如在乌龙茶的冲泡教学中,“恭请上座―焚香安神―丝竹和鸣―叶嘉酬宾―孟臣静心―高山流水―乌龙入宫―芳草回春―分承香露―悬壶高冲―春风拂面―涤尽凡尘―内外养身―若琛听泉―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三龙护鼎―细闻幽香―鉴赏汤色―品啜甘露”等流程,每一个动作都自然、流畅、优美,每一个环节都款款有序,彬彬有礼。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了完整的茶艺操作,不仅学习了技能,还训练了他们良好的仪容仪表、规范了常见的礼仪和他们的用语习惯,逐步提升了个人素养。
学习中国茶道,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和谐相处。茶艺表演常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意识的良好途径。茶艺表演的和谐来自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在我校每年的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学生都会参加表演,二十几名学生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感觉与心灵的默契,表演中自觉地融合到集体中,不知不觉地和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团结合作和集体意识也在其中得到培养。
茶艺审美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审美,它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生活艺术,和主要靠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主要靠眼睛欣赏的书法、绘画及工艺品不同,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每一次茶事活动,从茶品、茶具、道具、茶席、音乐、服饰等方面都作用于人的全部审美器官,幽美的环境、精致的器皿、悠扬的音乐、动人的解说以及醉人的茶香,无不使人产生愉悦的直觉感受。学生在这样美的感染下会萌生对理想、信念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茶艺的作用不言而喻。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和、雅。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所以说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却又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追求,过分的利己主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优秀的品质,提升提高他(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以茶利礼仁,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著名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为茶德。可见,满足单纯的生理需要的解渴只是茶的最基本的功能,对于品饮者来说德的要求是根本。饮茶在怡情、养心的同时,也被当做励志、养德的一种手段。
茶文化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哲学、伦理,小到道德、人文各个方面,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的享受和人格的锻炼。由此说来,做为历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也理应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获得身心的滋润,又受到传统的文化熏陶,即可提高自身修养,又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茶文化是当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的载体。
当今校园里的文化学习已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的知识领域正在逐步丰富、逐步扩展。在中职校园里开展中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茶艺教师不仅只传授茶艺表演,更要关注茶艺的内涵与学生的成长。通过茶艺的教学让职校这一群特殊体徜徉在中国茶文化的海洋中,让细腻温润、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之“灵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华之气,提升其内涵修养。
当然,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他们的个人性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茶文化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政治思想教育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但茶文化及各种茶事活动寓教于乐,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和教育学生,可起到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的作用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记住:茶是不会让人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正所谓“一壶之容,大矣;一壶之味,醇矣;一壶之韵,久矣”。通过茶文化的学习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素质。以茶养智,以茶养性,以茶育德,引导他们用品茶的心境品味人生。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及茶文化产业有了飞速发展,因而,对具有一定茶艺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已日渐凸显,“能以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度稀缺。目前,专门针对高职阶段的《茶艺》项目任务型课程开发尚未进行,高职《茶艺》课程大都由本科阶段演变而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本科阶段相差不大,存在知识面广、知识点杂、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但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与教育目的与本科有着很大的差别,故在教学中沿用本科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已无法达到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学生因此大多反映学习内容冗杂,文化的内涵难以理解和把握,更加难以在实践中践行,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项目任务型课程改革,使其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势在必行。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在无法进入本科院校的情况下进入职业院校就读,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更强的岗位迁移能力等方面。因此,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改变教育的出发点,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觉得“学的东西有用”,同时“让学生自己学起来”。只有学生意识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策略,成为自主学习者,才能使高职教育收到更好的成效。
教育服务于社会,不能关起门来上课,因此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和企业。职业教育本身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更加定位于实际的工作岗位。高职学生毕业之后能不能胜任具体的职业岗位,就是检验职业教育成败的标准。因此,在《茶艺》课程开发过程中以茶艺师职业岗位为核心来分析,其所需职业要为以下几方面:茶及茶文化的推介能力;能够将每一种茶的最佳品质冲泡出来的能力;能够优美、娴熟地完成一次茶事服务的能力以及编创、排演一套富有特色的茶艺表演的能力。因此,整个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以上能力进行组织和编排,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识茶——茶及茶文化的推介”、“泡茶基础——泡好一杯茶的能力”、“茶艺美学——完美进行一次茶事服务的能力”、“汇报演出——茶艺表演编创表演的能力”四个项目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也紧紧围绕这四大项目进行。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其目的在于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就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例如请学生以某公司销售经理的身份推介和销售公司产品“梵净翠峰”、“乌江红茶”;或以土家族民族文化为背景,编创一套红茶茶艺表演等任务,这些实习不仅适应于普遍存在于各大茶叶生产经营企业的操作惯例,而且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完成这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课程教材的编写,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程调研,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实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同时,注意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情境创设的关系。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如在项目一中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模拟茶博会”和“学生讲堂”,鼓励学生走入人群或在讲台上展现自我;在项目二中则采取课堂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刻苦训练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在项目四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走上舞台,通过茶艺表演的形式充分展现自己。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在进行课程授课之前开设8个学时的职业角色体验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授课,让学生了解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以及具体工作内容。然后,是48学时的专业教师教学,由专任教师在课堂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授课,最后安排16个学时让学生准备汇报演出,由专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授课、指导。同时,结合茶艺师职业特点和弥补教学课时的不足,将校内实训室完全开放给学生,对实训课业实行常态化运行。
针对某一具体项目的学习,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开始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经过查阅相关知识或是教师讲授,掌握完成该项任务所需的各项能力,再去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评价与提高。
任务的布置主要是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告知学生。其中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用于拓展学习的学习资料包。任务的实施主要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实训课业常态化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后者主要针对操作技能的训练。
任务完成情况的展示,主要有学生课堂、课堂竞赛以及汇报演出等多种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以锻炼其演讲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是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每一任务对应相应的任务完成情况评分细则,学生对应评分细则,可以明确自己在该任务中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点,同时对任务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高职《茶艺》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的形式来完成,其中包含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指导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任务的评价。经过这样的一个双向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更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任务的设置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茶艺》课程在进行项目任务型课程开发时,一方面简化偏深、偏难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基本要求和标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重构整个知识体系,工作任务处于焦点位置,而知识体系处于背景位置。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完成和展示“项目任务”的方式来完成。在项目一中,根据六大茶类中某一具体茶品为切入点,布置项目任务课业,根据完成该项课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编排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及多媒体教学,学生在完成本模块的学习后,达到能够向他人推介茶品与茶文化的能力;在项目二、三中,以泡好一杯茶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该项目提供的知识和技能,将一次茶事服务完美地呈现出来;最后,以实际工作中的一项任务——自编、自排、自演一套茶艺表演为切入点,将茶文化的理论知识融于技能表现中,最后以公开演出的方式完成课程的考核,即项目四:汇报演出。四个模块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易到难地推进递进式教学,最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
根据茶艺师的职业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同时为学生“自己学起来”提供机会和条件。据此,对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实行了完成开放式的管理。实训内容实行集中学习、分组训练。集中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室或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分组训练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校内实训室完全开放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其业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实训室训练,由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长形成管理团队,模拟茶楼形成“交接班”学习制度,将实训课业常态化。
由于课程进行了实践导向的改革,同时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没有采用纸质考卷的考试形式,而以实际工作中的一项任务——自编、自排、自演一套茶艺表演为切入点,将茶文化的理论知识融于技能表现中,要求学生在最后的公开演出中,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技能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邀请合作企业和有招聘意向的单位相关管理人员担任考核评委,对学生最终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使企业和专业有了更多联系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在考评过程中也能达成部分就业意向,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普遍重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譬如德行修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等等。特别是在学生就业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或者是岗位迁移的过程中,这些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应该通过完成和展示“项目任务”的方式,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学科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茶艺》作为一门融合了传统文化及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学生如何采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将其充分体现于实际的操作技能中,如何评价围绕工作任务来衡量选取理论知识组合形成教材的标准是否合理?这是在进一步的课程深入改革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1]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
[2]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
2013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农业产业化国度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茶叶营销为打破口采取股份协作的方式组建校企协作股份制二级学院――湘茶学院,学院实行“董事会指导下的院长担任制”。湘茶学院一方面着力打造湖南省湘茶人才培育与培训基地,每年为湖南省茶叶流通、加工企业保送100名左右的高素质茶艺与茶叶营销人才,为湖南省提供茶艺师、评茶师等考证培训300人次左右;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湘茶协同创新中心,依托湘商文化院、茶文化与茶艺综合实训室,建立茶文化体验推行中心。学院成立以来,开设了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个专门培育茶叶营销人员的班级“茶叶营销班”。“悟茗源”茶艺工作室隶属于长沙清泉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6年3月由在读“茶叶营销班”学生注册成立,位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湘商创业园302室,工作室目前已经培训了一期学员。
项目所在学院作为湖南省高职院校中唯一一个有茶艺与茶营销专业的院校,湘茶学院具备茶艺师技能鉴定的考点资格。本项目的服务与产品依托“湘茶学院”平台,与企业合作展开。工作室茶文化服务项目带动合作企业的产品销售,工作室业务中涉及的茶产品与茶具定制部分由合作企业完成,作为湘茶学院对外服务的窗口与学生创业项目,工作室与学校的湘茶学院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学院为公司提供一个舒适文雅的湘茶文化室,用来培训与接待品茗客人。
学校、企业、学生创业团队三者的紧密合作,利益共享、资源互用。学校提供人员、场地、资源平台支持;企业提供技术、产品、渠道支持。
专业精练的学院派茶艺师表演队伍;湘茶学院标准化专业化茶艺训练场地;校内外专业的茶艺老师与茶文化研究老师参培训以及项目研发;以兼职员工的方式为项目所在院校茶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成本优势明显。
公司目标: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助飞湖南茶产业为己任,构建独特的茶文化培训与活动策划服务体系,立足湖南,为爱茶、做茶的目标客户提供茶文化推广的专业支持。
2.1湖南茶产业发展迅猛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期待提高的现状导致对茶艺师培训需求凸显井喷态势
茶叶产业是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其中校企融合人才培训以及茶文化推进工程被确定为实现省“2020年打造千亿茶产业”目标的保障。目前全省大概有10000多家茶(艺)馆、茶楼、茶庄(坊),每年以10%左右速度增长,长沙茶批发门店1000多家,地方批发门店2000多家,至少需要10-15万茶艺专业人才,但拥有茶艺师资格证书的还不到5000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无论是现有的从业人员还是未来的后备人才对茶艺培训都存在巨大需求,而且调查中大部分茶企明确表示愿意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也希望从高校中招聘高素质懂茶文化的人才就业,因此茶文化培训项目拥有持续发展的潜力,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习茶知识、接受茶艺培训的人日渐增多,有多所院校陆续开设茶文化或茶艺专业方向,并在专业教学中设置了茶文化的相关课程。调查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六所院校学生对茶文化以及茶艺培训的兴趣,结果发现调查学生中最早开设茶文化课程的湖南农业大学75%以上的学生都喜欢茶文化相关课程,90.3%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茶艺相关培训,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所有学校中学生学习意愿最低的,也有35%学生愿意接受相关培训。目前湖南开设茶艺与茶营销专业只有我们一个学校,许多茶艺、茶营销人才大多是不同专业的学生跨岗就业,茶艺茶营销知识的缺乏是硬伤,本项目就恰恰迎合了愿到茶企工作的非茶艺茶营销专业学生的培训需求。据我们调查,长沙茶艺培训行业知名度较高的机构大概10家左右,大部分的茶艺培训机构都在长沙市的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俗称:河东),而且这些机构中有部分没有技能鉴定资格。20多万大学生聚集的岳麓区有知名度的茶艺培训机构极少,拥有茶艺培训及茶艺师资格鉴定的机构目前只有我们一家。
近年来茶文化的兴盛使茶事活动在现代商务殊的媒介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商务活动中,茶及茶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可起到营造商务气氛、搭建健康高雅的洽谈环境、最终达成商务合作目的的作用。一些商务人士出于工作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茶艺知识,也偶有公司开始邀请专业的茶艺师为企业业务人员提供基础茶叶知识和茶艺礼仪的培训。调查数据显示,基层业务人员62.33%表示愿意接受公司提供的有关茶叶知识及茶艺培训,而中层管理者也有54.7%人表示会基于业务技能的提高而为下属安排这类培训,这些数字为茶艺培训的开展对象提供了探讨的可能性。
现项目组对长沙河西金星路以及麓谷企业园的50家企业销售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在与客户进行商谈时,40.3%的销售经理选择在茶馆、茶艺室或者企业办公地点进行边品茗边会谈;有过半的客户办公室中备有整套茶具,且近年来自备茶具的客户数量有明显上升,并呈现由南至北的扩大的趋势。非茶企配备专业的茶艺师或者在重要的客户洽谈中租借专业茶艺师为其服务已经成为企业领导的共需。在企业年会、周免庆典、表彰会等各种活动中借助茶文化表演渗透与传播企业文化也逐渐被企业所接受。茶作为现代生活中健康生活方式的代表,给客人馈赠茶叶、茶具是答谢商务伙伴的重要选择,如工程制造企业一为例,每年年会给VIP客户赠送印有公司LOGO的茶具,这样既可表达对客户的尊敬,又在客户的人脉圈中宣传了公司,彰显了公司如茶的文化品位。同为商务交际中传统的应酬物,以茶为媒进行交际是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策划茶文化活动到组织执行活动同时为企业提供为其特制的茶叶、茶具纪念品的综合服务体系拥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课程公司派培训师前往客户单位进行茶艺讲座,以老师演示、学员DIY形式学习愿意提高员工素质的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场调研结论,茶艺师培训服务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以及茶企员工,茶活动策划主要针对企业尤其是非茶企,茶艺表演可以进入校园、社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场所,茶叶茶具借助茶文化、茶活动来推进在大学生、普通公司员工、企业客户的销售,但以企业客户定制为主。
立足本校辐射河西大学城,给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大学生一技之长,提升他们就业竞争力;结合企业的特色和文化为茶企、普通企业和企事业单位量身设计培训课程;未来可以开设相关的花艺课程,并将项目向周边的小学推广,开办小型茶学堂,培训小小茶艺师。
为企业周年庆、总结大会、宴会等大型商业活动提供有关茶文化活动策划方案;提供各种茶类活动的组织、流程、茶类节目表演、场地布置等一系列茶活动的服务。
围绕着“茶文化”做配套服务体系,茶文化知识培训――茶文化活动设计――活动用具与人员提供――活动实施――茶产品的定制,以“产品”为依托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专业”为核心单一服务。
项目培训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一方面让中国茶文化在年轻一扬光大、让中国茶文化逐渐朝着年轻人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学院与企业资源平台与茶企合作按需定向培养茶艺师人才,为学员提供就业机会。
(1)注册自己的公司,获得经营许可证,以公司法来保护公司的合法利益;(2)最短时间内注册商标,保护自己的品牌;(3)运用各种营销推广措施快速在市场盲区进行品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建立品牌壁垒,运作前期用低价策略换取高知名度,使目标消费者群在第一时间接触本企业品牌、接受本企业服务,有品牌的知名度作保障,即使后期有竞争对手加入,市场占有率依然可以得到保证。参考文献
[1]孙玉香.中国茶叶行业培训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谈各年龄段人群茶叶兴趣培训项目的建立[D].武汉:中南财经大学,2014,(3).
[2]张宏.以大学生实践创新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4).
[3]张影.茶文化在现代商务活动中的功能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12).
[4]张伟.论当代茶馆文化的隐功能与宗教传播[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1).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旅游文化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的第三节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旅游实践工作,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2、学生分析:我校旅游专业大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旅游学概论》和《中国旅游地理》等相关旅游基础方面的知识,并且有在相关旅游酒店已有实际对客服务包括为客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工作经验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饮茶的经验,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本堂课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重点掌握茶行为文化中茶的制作工艺和心态文化中茶艺和茶道的精髓和内涵;培养学生辨析我国茶叶主要类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体验我国茶文化内涵的能力;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游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容讲解、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播放讲解相关知识,再结合课外任务布置,用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旅业的情感;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的领会,培养学生追求饮茶之人“廉、美、和、静”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本堂课的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联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饮茶实践活动和对客的茶水服务体验,由一个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导入本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饮茶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在此过程中向同学们讲解我国种茶和饮茶的历史;用PPT课件辅助讲解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包括茶的种类、制作工艺、等。用一段VCD录像展示我国传统的茶艺表演,通过课堂讨论和中外对比的形式突破本堂课教学的难点: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间穿国主要名茶及饮茶名人的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加深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1、布置学生收集跟茶有关的物品,包括各类茶叶、茶具及与茶有关的资料、图片。
同学回答后,总结“对,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另外我国古代文人也有七件宝,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对一般百姓生活,还是读书的文人,有一样东西都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茶有关的文化知识”
教师活动:引用古代经典有关茶的记录,讲述我国茶的历史,茶的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记录,功能还有哪些。 主要内容:
1、茶的历史:战国时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并记述了茶的药效和作用,“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可提高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分辨率,并能利尿,消除支气管及胆管痉挛)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制度文化:从古到今,行政管理阶层都对茶叶的生产、加工、贸易、消费,有明确的标准和律条
行为文化:茶叶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服、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
心态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应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在品茶所追求的意境,所油然而生的联想,对人生价值深层次的顿悟,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礼仪和韵味,以及反映茶叶加工、品饮情趣的文艺作品等,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教师活动:结合茶的图片,讲解主要茶的类型,其制作工艺区别,名茶代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浙江省有哪些名茶?
1、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龙井)、烘青绿茶(黄山毛峰)、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和晒清绿茶(滇绿)。
2、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3、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4、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教师活动:用VCD播放我国传统茶艺表演,总结茶艺表演的顺序,讲解茶艺、茶道的内涵
学生活动:观赏茶艺表演的VCD,体验茶文化的魅力,思考并回答茶艺与茶道之间的联系
茶道: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是陶冶心情的一种方式,是以沏茶、赏茶、饮茶等美心修德传承礼节的和美仪式。
教师活动:用PPT介绍其他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喜爱饮茶的名人、对联、诗歌
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继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地域性,涉及文化艺术、历史考古、医学保健、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不断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作为一种高品位、时尚、健康的文化现象和生活艺术,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新兴的茶行业受到了社会的追捧,职业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把培养茶文化当作专业,开设了专门的茶文化课程。通过茶文化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一门在社会生存的技能,也让学生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本文中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在中职茶文化课程中传承茶文化的有效途径。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远在春秋的《诗经》中,就有描写人们摘茶与采茶的情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茶一直与廉俭精神是密切结合的。在中国哲学中,茶与儒释道家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茶文化精神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个人修养内涵,如近代茶学大师庄晚芳指出在中华茶文化中的“廉、美、和、敬”,与现代社会道德标准中的“敬爱为人、廉俭育德、和诚处世”是相一致的。茶文化也是东方古典审美理念的体现,如茶艺呈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典雅内敛精神,茶艺插花是写意抒情精神的体现,在茶艺中挂画是清幽意境的象征,茶品茶器是与水浑然天成的象征,茶艺中音乐是自然天籁的象征,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古典美的审美理念。
鉴于茶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中职教师在茶文化课程中应该向学生传承茶文化的精神理念。纵观现在学生的道德素质,大多数是崇尚个性且有着拜金主义思想。这种负面的思想价值观,必然带来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以及产生自卑、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更容易出现自我封闭、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的过激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中华茶文化的积极思想内涵,把茶德思想与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茶德文化中的清幽、自然、和诚、敬爱等理念来解决思想困惑,从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唐朝时候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出,茶的妙用就在于可以修身养性。中国现在著名的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也主张,茶文化的茶道,就是通过整个茶事过程,逐渐引导个人完成道德修养,以实现中国古代圣人理想的和谐之道。这一种对饮茶方面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茶德。所以,茶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解渴方面的需要,但更上一层次的需要就是怡情与养心。教师在讲授茶业文化知识点的时候,应把茶文化蕴含的茶德作为学生修身养性与励志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知识内容丰富,底蕴扎实,还涉及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历史人物、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丰富历史人文知识、奠定丰富的知识底蕴做好准备。因此,传授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上,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可以在课堂中开设关于茶文化的主题会,引导学生加深对茶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如可以根据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在班上举办有关茶文化的茶会,将茶文化与学生熟悉的节气互相结合;教师也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如重阳、中秋等节日举办茶会,将节日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其次,在班级茶会上,教师可以讲授茶文化的精神,传授有关沏茶、品茶、奉茶等一系列茶艺行为,把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神发扬光大。如举办一些传统美德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茶会,把茶文化中蕴含的美德传承并发扬光大。以“孝文化”和“敬老茶会”为例子,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验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爱且朴素的道德情怀,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真正传承下去。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有着精湛的工艺技术。如茶艺是把“茶”与日常生活中饮茶的冲、泡、艺这些步骤相结合。通过饮茶的技巧,引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化,引导人们与自然展开主动的沟通,在品味茶的过程中去感悟人生,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所以,茶文化中茶艺的“艺”,传达的信息就是人们在处理事情中遵循的一种灵性和美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授茶文化中的茶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灵性与美感,进而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如教师在讲授乌龙茶的工艺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乌龙茶的饮泡流程,从“恭请上座”直到“品啜甘露”等每一个工艺流程。通过优美、自然、流畅,款款有序又彬彬有礼的动作,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泡乌龙茶的完整的工艺操作流程。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泡茶的技能,又学会了良好的仪表与仪容规范,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語习惯,提高了个人道德修养。
茶艺也是一种集体活动的表演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方式。茶艺表演的互相和谐,来源于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因此,教师可以让班上学生集体表演茶艺,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心灵的默契,自觉融合在集体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茶艺也是一种比较高雅的艺术审美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生活艺术。茶艺与凭借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凭借眼睛欣赏的绘画、书法和工艺品的不同之处在于,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活动。茶艺活动中的茶具、茶品、茶席、服饰、茶席、道具等,都是直接作用在人的审美器官上。教师可以在课上向学生展示茶艺之美,在茶艺中动人的解说、悠扬的音乐、优美的环境、醉人的茶香,都令人产生愉悦的直观感受。通过茶艺的美,能让学生萌发对美好的信念、理想和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样,在传承茶艺美的艺术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核心发展以及茶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发扬光大。
由于茶艺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方式缺乏趣味性,很难让学生了解茶艺的精髓,更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茶艺的积极性。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茶艺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推动茶艺教学的多样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内化茶艺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接受茶艺工艺的影响。茶艺教学的多样化,中职教师可以采用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知识讲座的方式宣传和普及茶文化,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讲授茶工艺。如可以设计茶工艺的视频文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茶艺文化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自觉传承茶艺文化的积极性。
中华传统茶文化是在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传统的茶文化为了在現代工业社会中获得有效的传承,必须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结合。中职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茶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的价值,应该将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首先,中华传统茶文化,有着渊源深厚的底蕴。茶文化内容,主要有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茶的原产地、茶的分类、茶的生产工艺、茶的成分、茶具备的保健功能、茶的鉴评、茶的储存、茶德选择、科学泡茶艺术、中国不同少数民族具有的饮茶习俗、茶道、茶艺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茶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茶文化精髓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将来走入社会就业做好准备。如可以向学生拓展茶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茶画、茶联、茶诗,既能丰富学生以茶为主题的人文知识,也能拓展视野;教师也可让学生欣赏茶舞、品味香茗,激发学生对茶艺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造美与欣赏美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把中华传统茶文化与养生保健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现代价值,有利于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茶与现代人流行的可口可乐饮料进行比较,总结出茶叶中蕴含的营养成分丰富,如矿物质、茶氨酸、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茶能够提高人抗拒疾病的免疫力,具有提神益思和解渴生津的功效。广大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选择茶代替可乐、雪碧等饮料,对身体发育与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现代医学发现茶具有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自觉传承茶文化,从而达到继承与发扬传统茶文化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茶文化学习,了解茶的保健功能,如茶叶是目前含有多酚类物质最多的食物,能减少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茶叶中蕴含的,能消除疲劳和提神益思;茶叶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维生素类等,可以缓解疲劳和明目,等等。通过茶叶生活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理解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从而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
职业学校通常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办学。因此,教师在开展茶文化课程上,应该积极探讨工学结合的形式。如教师可以与涉茶企业展开有条件的实训与实践教学,把社会上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国家是如何开展茶文化建设的、传统茶业在现代工业社会是怎样继承与发展的,让学生学习中华茶文化的传承策略,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总之,在中职茶文化课程中有效开展茶文化教育,传承茶文化的精髓,能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拓展知识面、提高道德修养、净化心灵的目的,非常值得广大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1]黄晓琴,张丽霞,向勤程.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
世间人都在忙,忙什么呢?可能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不清楚,所以社会乱。人不知向内自我反省。不知向前努力,以至于身心灵都处于空洞无依的状态。因为心灵空虚,所以找刺激;因为心无所依,所以容易造恶。如憨山大师《梦游集》中提到:“日月如飞鸟,乾坤似转丸;浮生忙里度,谁向静中看。”为了不断追求物欲,而忽略自己内心珍贵的宁静世界。
范增平教授秉持着苦行僧的精神,一步一脚印任重道远的从事茶文化的弘扬。他简约度日,对自己有信心,也具足了相当的勇气,在动静调柔的心境下,办过“良心茶艺馆”、
“以茶为媒介,以唤醒现今社会之真实良心”,透过茶艺演绎实践茶道的精神深入人心,改善人类空洞的心灵,他认为只要是利于众生,他就甘之如饴的往前走,始终如一。
“学茶艺的目的在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要提升生活品质之前,不可或缺的是过程与经验。从无到有,从开始到结束,从出发地到目的地,都必须要有过程这个重要的环节,才能产生结果,才能圆满。这个过程就是过去的因,过去的因就是福德与智能的积聚与修得。简而言之,茶艺过程是一条通往最高境地不可或缺的大道。
学佛很好,发心要学佛,但是要有善知识指引一条门路,跟随一位善知识学习方法,比如最基本的“学佛行仪”,学好基本的规范、法则,才能如理如法的进入佛法的堂奥。以佛家“相由心生”的意义而论之,由于内在之纯真、无邪、无妄念的静定功夫,所呈现出来一种是真、善、美的外在安详、和谐、睿智。学习茶艺也是如此,茶艺是一种礼仪,涵盖了禅、道、儒思想的“三段十八步”茶艺,具体表现整个东方文化,茶艺虽然是一套理论,却可以踏实的在生活中实践,而实践茶艺之中也不失茶道精神内涵。所以,茶艺是借着行茶理论规范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在美。这个理念与佛教的因果论是互通的,与佛教的修行过程是相同的,要达到成佛的最高境界,必须在生活中透过佛法的熏习,透过自省,反观自照的工夫,才能有去恶存善、暗去明显,愚痴离去则智能开启。
范增平教授借着茶艺来行销中华文化;借着有形的艺术表演中华文化内在精神;借着中华茶文化之学来显发生命本有的慈悲与智能。这一条茶文化的宽广道路。他已经为社会的民族精神、为国家的民族文化劈荆錾铁的开了出来,失落后的文化从回人们的心中,是何等的感人。
服务学习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的“服务学习”的经验表明,有效组织的服务学习具有加强学生社会参与、改善学业成绩、完善品格、强化专业思想等教育价值。
华南农业大学茶艺专业是在茶艺从业人员紧缺的背景下,于2002年率先开设的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与饮料食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相关管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育人任务。
茶艺专业的任务和育人目标决定了本专业的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同时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这些知识构成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才能得到提高、诠释和表达。因此,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理论,体验生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掌握茶艺实操技艺,是实现培养茶艺高级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担任茶艺班班主任期间,就“服务学习”理念下的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就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包括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组织流程以及考核激励等方面作一介绍。
茶艺专业面向社会的服务形式有多种,比如与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相结合,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内容;与企业联合,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等。经过讨论,学生比较了多种服务形式开展的难易程度、社会需求的紧要性、服务价值的高低以及对自身能力锻炼的迫切性等方面,决定集中精力联合茶行业相关企业,以期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同时达到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因此,我们联系了一家小规模的茶叶经销公司,洽谈具体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的确定是“服务学习”的首要问题,选择的服务内容必须同时满足学校与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因此服务的内容必须跟学校课程相联系,要避免服务单位提出的重复简单体力劳动的内容;同时,服务的内容也要满足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这一点不仅能为学生服务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经过与被服务公司充分地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本年度“茶艺”课程的安排,我们发现从主题茶艺创作入手,结合广东省一年一度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对公司及其产品作一推介,提高公司在省内同行之间的知名度,提升公司文化形象能同时满足学校和单位真实需要,是最佳的服务切入点。
严谨的组织程序是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必要保证,要严格按照预备――合作――服务――课程统合――反思组织活动,牢牢抓住“学习”这一服务学习的本质。在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确定过程中,学生已经积极参与了“预备”过程,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合作”了。为了便于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我们建立了简单的组织架构:指导教师――茶艺创作中心主任(学生担任)――五个茶艺创作小组。由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主任统筹学生意见,负责跟服务公司作具体事物沟通,包括单位茶叶品牌形象的确立,茶叶品种与品牌内含及其与茶艺创作主题的关系等。每个茶艺创作小组下设一名组长负责统筹,余下学生分别负责茶席设计、服装选择、音乐配套、解说词创作等内容。学生认真考察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所经营产品的种类、经营特点,发现公司经营的产品属中高档茶叶,且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多种类型,经营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性:在原料的选择上基本采用了无污染的有机茶;在茶叶仓储车间用的也是环保进口的木材作为隔板,装修过程中均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强调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公司从2005年开始建立,在商家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围绕产品创新,坚持大爱理念,坚强地成长。学生了解了该公司的经营特色和经营理念后,总结出了“坚强”、“奉献”、“成长”、“真情”“环保”等五个企业精神内涵作为茶艺创作主题,结合该公司经营的茶叶类型,分别由5个小组进行茶艺创作,备战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服务”的过程就是茶艺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课程统合”的过程。在茶艺创作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上关于茶艺美学及创作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点下,从名茶风韵与价值玄念、表演美学(包括茶席、仪态、动作、音乐、解说)、奉茶礼仪等各方面深入理解并融入所创茶艺中。